和學生吃飯時,他們會講到現在國中老師,「有些」國中老師很鬆,就是上課後面三分之一的同學在睡覺,第一排的學生拿書放在下面看。這個問題的責任是在老師還是學生身上呢?多看看國外的例子,就知道學生不尊重老師,就不會從老師身上學東西,只有尊重才會讓我們放下自私自利的念頭,不過…如果學生都不尊重父母,沒有家教,怎麼會尊重老師?老師教不好這種學生是正常的,而台灣不重視家庭教育已經很久了,像父母陪小孩,不是抱著小孩看電視或是在同一房間各在滑手機,而是要帶小孩一起閱讀,。
「這樣教,小皇帝變成好孩子。」的閱讀筆記。
第一個小皇帝例子:
一位十三歲的少年,父母經濟狀況良好,非常關心孩子,但男孩子的行為嚴重脫序,「拒絕」父母親各種善意的教育嘗試。他會騎自行車上高速公路、在父母的房裡玩籃球、把牆壁弄得一塌糊塗。類似行為給父母、全家和父母的朋友帶來負面影響。
當溫特難夫醫生問男孩過得如何,他答:「我很好。」(很好就不會來看心理醫生了)醫生繼續問他最近是不是有什麼改變時,他說:「我已經十三歲了」。醫生點出問題,他們彼此有溝通障礙,男孩不能理解醫生的問題與問題背後的內涵。因為男孩還在兒童早期的幻想階段,不能接受外來的影響,沒有能力認知問題或了解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。
從心理發展來看,這個孩子還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」,男孩必須有成熟的意識才能「認知自己錯誤的行為傷害了別人」。
接下來,醫生具體問最近是不是遇到什麼問題。男孩說,和過去一樣,他在寄宿學校做了違規的事。為了不讓人知道,他放假回去祖母那,但父親還是知道真相。
孩子在講述時,醫生仔細觀察他,男孩並未流露任何情緒,只是慔然地報告自己的錯誤行為,就像在說別人的故事一樣。即使在醫生企圖讓他表達必要的情緒時,也不為所動。
醫生故意提高音調,對孩子表達怒氣:「我真是無法想像,你還想做多少蠢事啊?你很清楚會有什麼後果。」
但男孩表現格外鎮定,他暫停講話,等醫生平息怒氣後再繼續說,好像醫生什麼都沒說一樣。
即使男孩談到他曾被父母處罰時,也沒有太多情緒起伏,除了感受到父母的反應完全不同,他似乎欠缺受處罰的意識。他不覺得有罪惡感,也沒有悔意。當醫生措辭強烈地指出他的瘋狂行徑時,他哭了,但「不是因為了解醫生的意思和有了悔意」,而是他不能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對他。他認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,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我的反應如此激烈。
這種可悲的現象,如果男孩不了解醫生,醫生又怎麼能和他溝通?此外醫生不是唯一無法男孩互相了解的人。
這樣的孩子到社會上有什麼問題?
在關係障礙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,1.無法體驗等待與堅持的必要性,是欠缺就業能力的下一代。2.喪失責任感和道德意識。有這種心理障礙的人,在發生衝突,他們的典型反應是「別人」或「環境」應該對此負責。另一種反應是怪別人把過錯往自己身上推。在投射關係和共生關係長大的成人,心理仍停留在幼兒的世界觀,他們沒有能力把身邊的人看做溝通對象,而是根據自己的世界觀,一再嘗試像對待物質一樣去「操控對方,但他們無法容忍受到外界操控。」
第二個例子:
馬爾庫斯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,藝術顯然不是他的所愛,至少在課堂上,他的行為說明了這個問題。上課時,馬爾庫斯和朋友凱文大聲說話,還亂扔南瓜子,擾亂課堂秩序。女老師多次警告兩名男孩卻沒有任何效果,學生根本不理她,甚至還打起來。最後,老師把自們拉開,要求他們去辦公室罰抄課文。
馬爾庫斯非但不接受這個要求,反而問老師:「我到底做了什麼?」女老師不回答,只是重複她的要求,但馬爾庫斯不為所動,哭喪著臉說:「啊!我什麼都沒有做啊!」老師再次重覆要求,他雖然:「好好,我馬上改正!」但等老師第四次提出要求,兩名男孩才終於服從。離開教室時,他們在後口嘟囔一句話,坐門口的同學立刻喊,馬爾庫斯罵老師妓女。
這兩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規則,同一套規則來管理群體,並且有利於其中個體的事實,經常被人忽略。制定規則是學校為了保障學生安全做出的重要貢獻。現在教育的盲點就是沒有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就讓小孩自己決定,或是不會對小孩說No。最後沒有任何善惡的標準,就是以自私自利當標準,我想要什麼就是什麼。
不管是規則或是界線!就是戒定慧中的戒!
學生的品德教育,在反省中,要讓他們體會懺悔的意思,做壞事會對不起自己,也對不起別人。難教。
我自己也是在人際關係中做錯事但不自知,我高中的時候,媽媽說要幫我整理房間,因為我的課外讀物都亂放,我不領情也沒有感謝媽媽,就把媽媽推出我的房間,我這行為其實是下地獄的惡業,我三十歲後才知道我錯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