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

什麼是歷史?說要客觀真實,最後還是有個人的偏見,重點是能不能講明白因果關係。原始佛教和大乘佛教的爭議,禪宗、密宗與淨宗的紛爭。人生有太多的爭論沒有答案,人生的終點卻來得比較快。

世出世間法不出因果兩個字,所以歷史的目的就是讓我們了解因果關係,我的想法本來覺得歷史要反應事實,因為我從國高中學到的歷史、地理和現實不同,把過去當現在,不過我是考試的小孩,反正是為了考試,不要管那麼多。雖然我們無法避免主觀的影響,至少因果關係可以讓我們學到一些智慧。

現在的小孩不想像我一樣學浪費時間的東西,這也是對的,人生苦短,我們真的學了太多無用的東西,結果品德教育還要我自己找時間來上,這是本末倒置的教育。我看了芬蘭的課程,覺得高中的數學太難了,尤其是社會組的數學,應該要再簡化!然後花多一點時間生涯探索。

佛說箭喻經

好比一個中了毒箭的人,在親友找到醫生替他診治的時候,不好好地讓醫生爲他治療,卻驕慢地對醫生說:「我不要你把箭取出來,不要你給我解毒療傷,除非你能解答我以下的問題…傷害我的人屬於什麽階級呢?名字叫什麽?身材怎樣?他用的弓是什麽做的?弦又是什麽做的?醫生,你若不能給我一個滿意的解釋,我決不讓你給我療傷。」

那人還沒有把這些問題搞清楚,他已經毒發死掉了。

佛陀強調,「消除痛苦,生死解脫」,才是梵行(遵守戒律的生活)的目的。
佛陀爲什麽不去解釋上列的問題呢?因爲它們與解脫無關。

歷史的爭論有太多和解脫無關的東西,人生終點會來得比較快啊!例如爭論你愛不愛我,愛是妄心,妄心會變。今天愛,明天不愛;神智清楚的時候愛,得失智症後不愛。

原始佛教(小乘佛教)中較偏激的信徒,以相應部及雜阿含經為基礎進行學習,這沒有問題,但他們不承認大乘佛教的經典著作,比如說大乘佛教信徒非常熟悉的︰《華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地藏經》、《心經》等等。

大乘佛教覺得小乘的心量太小,應該像菩薩一樣發菩提心,幫助所有的眾生。但小乘佛教覺得三次集合的佛典才是真的,大乘的經典不是佛說的。像華嚴經是佛陀在定中說法,還是對法身大士說,這件事對原始佛教來說太玄了。華嚴經來到這個地球的過程又是神奇到讓他們無法接受。其實我看完大小乘佛教的書,我的境界很低,但可以了解小乘是打底,大乘是升學班了,尤其念完弟子規後,你就可以發現小乘就是把自身的本分做好,那大乘就是去幫助別人,小乘和大乘,兩者是一不是二。台灣大部分是大乘佛法,可是也要弟子規打底,否則無法進步。

華嚴經怎麼來的呢?淨空法師:「佛所講的《華嚴經》,不是現前我們所見到的經本。當佛滅度六百年後,有龍樹菩薩出現在世間,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,聰明絕頂,是地上菩薩再來示現的。他在很短的時間,將佛法、世法都念完了,於是貢高我慢,自以為了不起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善護念諸菩薩」,大菩薩有責任護念小菩薩。所以大龍菩薩就來幫助他,引導他到龍宮,看龍宮收藏的經典。他見到大龍菩薩的圖書館裡所收藏的《華嚴經》,總有三本(三大部),他嚇呆了!」

龍樹菩薩說:「此經大本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」。古印度計算書本的大小,是以「偈」為單位,四句為一偈,不論句字長短;長行文也以此為單位。一個大千世界等於十億個銀河系!把大千世界磨成微塵(細粉),一粒微塵算是一偈,十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微塵偈,現代用天文數字也算不出來。這個太大本了,最後只好帶華嚴經的目錄出來,最小本的,就是我們在地球上的華嚴經。

其實不管是小乘或是大乘佛法,都是同一位老師教的,同學在下面分高下是一種分別心,重點是因材施教,我們是什麼根性就學什麼法門,只是成就時間長短不同,但批評別的法門就要小心了。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讚僧」,學小乘也可以,不要批評大乘;學大乘也可以,不要批評小乘。

像禪宗和淨宗,會比較其高下的人就是分別心啊!兩個方法都很好,禪宗是上等根器的人才能了生死,我後來了解我沒這個根器。淨宗是特別為根性上、中、下的人想的方法,沒有更簡單了,但也要聽經才能有信、願、行。

現在所有的宗教都追求世界和平,我們都不批評其它信仰,怎麼還會自己人打架呢?那邪教怎麼判斷?很簡單,要錢、要色的就是邪教。當然每個宗教內也有害群之馬,我們就用法律來解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永念師恩,上淨下空老師法師往生

今天清晨二點,淨空法師圓寂享耆壽96歲。我最近心神不寧,也不知道為什麼?因為太多壞消息嗎,有戰爭、有飢荒、有勞動基金上半年虧4千億、台灣壽險公司踩雷、還是這個月的天氣熱爆…… 老師的偉大,凡人無目。佛陀的偉大,要看印光法師;印光法師的偉大,要看李炳南老師;李炳南老師的偉大,要看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