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學的時候遇到中山國中的國三學生,停下來和他聊一下,他在國中生活很快樂,奇哉!這是很少見的,因為認真的學生有壓力,不認真的學生沒目標,聽到快樂的國中生確實是稀少,雖然他不知道高中要填什麼志願,但他升高一的暑假要到爸媽開的便當店打工,我開玩笑說他是小開,但也是讚嘆他做餐飲業真的很辛苦他卻能吃苦,他也說最近便當店來一位女大學生在打工,是這也不能做;那也不能做。他姊姊卻能到便當店打工,我也覺得了不起。
以前我只覺得把學科教好就好,但看到現在年輕人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失業,另外八個人的薪水不好,現在了解念書和工作是兩回事,所以我改變我的想法,學習芬蘭的教育,希望把學生的學習、工作和人生結合,這最重要的就是品德,所以數學基本會就好,國語是為了學弟子規,健康是為了養成運動習慣,閱讀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品德是教學生明辨善惡,多多讓學生習勞,所以下禮拜要讓他們在學校煮綠豆(誤)。這也是受到奧利佛和黑心食品的影響,覺得現代的學生要學會自己煮健康的食物,可以省錢和管理自己的健康。李炳南老師到九十五歲都不用別人照顧,他的生活簡單,衣服自己洗,一個人住十五坪也是自己打掃。日中一食,就是拿一個小鍋子,火燒開後把青菜、豆腐丟進去,煮五分鐘再把麵線丟進去,蓋上蓋子,悶五分鐘,等要吃的時候再加油、鹽。我以後也想學老師。多簡單的生活,一餐二十分鐘就解決。不過我煩惱多,還要吃兩餐加點心。
今天上課時,問學生:「捐錢給壞人、好人和動物有什麼不同?一樣都是財佈施。」我發現郭冠講的答案很棒!他說捐錢給壞人,他會拿去做壞事。捐錢買東西給動物,他吃完就沒了。捐錢給好人,好人會去幫助動物和其他人。就是五上國語第十二課,羅慧夫醫生說的:「希望大家把愛傳出去。」
從把愛傳出去的觀念,如果佈施給團體的福報也是大於佈施給個人,因為把愛傳出去的人比較多。佛陀也是這樣說,希望把物品捐給僧團,而不是捐給個人。
有一次佛陀的姨媽,拿一件親手縫製的金縷黃色衣,要布施給佛陀。
佛陀告訴她說:「瞿曇女!這件衣服應該布施給僧眾。布施給僧眾,便是供養了我,也供養了僧眾。」
但是,姨媽再三地執意要佛陀收下,佛陀也再三地要她布施給僧眾。
這時,站在佛陀後面,執扇搧佛的尊者阿難說:
「世尊!請您收下吧。世尊!瞿曇女照顧您很多,既是您的姨媽,又是您的奶媽與養母,世尊在生母過世後,就是由她哺乳養育您長大的啊。」
「是啊,阿難!瞿曇女確實照顧我很多,在我母親過世後,養育我長大。
阿難!瞿曇女也因為我的緣故,歸依了佛、法、僧眾,不疑三寶,不疑苦、集、滅、道,離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,成就了信、戒、施、聞、慧。如果一個人想要以終身禮敬與供養生活所需用品的方式,來報答讓自己歸依佛、法、僧眾的恩人之恩澤,那是報答不了的。
再者,阿難!能布施十四種個別眾生,有大功德,大福報。這十四種是:如來、辟支佛、阿羅漢、向阿羅漢、阿那含、向阿那含、斯陀含、向斯陀含、須陀洹、向須陀洹、離欲外道、精進的修行人、一般人、畜生。阿難!如果布施給畜生,可得到的福報大小為一百,那麼,布施一般人為一千,布施精進的修行人為十萬,布施離欲外道為十萬億,布施向須陀洹到阿羅漢的聖者,則為無量,布施辟支佛也是無量,更何況是布施如來了。
再者,阿難!對七類僧眾的布施,有大功德,大福報,即使僧眾中可能雜有不精進、有名無實的惡比丘,也一樣有大功德,大福報。這七類是:一、布施如來在世時的比丘、比丘尼僧眾。二、布施如來入滅不久後的比丘、比丘尼僧眾。三、只布施比丘眾。四、只布施比丘尼眾。五、指名特定的比丘眾、比丘尼眾。六、指名特定的比丘眾。七、指名特定的比丘尼眾。
阿難!布施給任何特定的個人,所得的功德與果報,再怎樣也不會大於布施給僧眾的。」
什麼是僧眾,惠能大師傳授三皈,他的誓詞是“皈依覺,皈依正,皈依淨”,然後解釋“佛者覺也,法者正也,僧者淨也”,僧眾就是一個教師團體,而且這個教師團體只教品德,不教其它的,專一才能成就,才容易得清淨心。像我在國小也要教國語、也要教數學,也要教綜合,也要教電腦,教這些都夾雜了,我是比不上出家人的。比較福報大小的結果,所以我的捐款大部分是給團體,像淨宗協會。最喜歡印經書,用錢去做法佈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